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

凌美 27 30 鋼筆 拆解 清洗 Lamy 27 30 fountain pen disassembly restore

拆筆一定有風險,拆筆清洗有好有壞,拆筆前應詳閱使用說明書!

Lamy 27 約莫發表於 1952 年,是銷售非常好的一種筆款,初期是以 Lamy 27 加上一個字母做為型號,例如 Lamy 27b、27e、27m、27n,它們的價差大概是用料的差異,便宜的塑膠筆,貴一點的有包金蓋,再貴一點的就整枝包金。

後來 Lamy 27 出了小改款,外型稍做了變化,命名方式也由字母改為數字,例如 Lamy 27 30(膠蓋) 或 27 31(鋼蓋) 以及 27 32(包金蓋)。

全家福

今天這枝 Lamy 27 30 同前所述是膠蓋的款式,其筆舌、筆尖、活塞機構與 Lamy Ratio 以及 Lamy 2000 很大一部分都是一樣的,筆蓋與筆夾的設計則是稍有出入。

LAMY 27
活塞機構就是超級好拆,就是將活塞旋鈕逆時針轉(就是鬆開的方向),此時活塞桿會一直往筆尖的方向移動,直到頂到邊緣,繼續轉(你沒看錯),雖然比較緊,但還是轉得動,大概再轉個三、五圈後會聽到「啪」的一聲,就代表已經鬆開了。

這裡必須要說,那個「啪」一聲是活塞旋鈕與活塞桿脫離的聲音,此時活塞桿最後面的螺紋應該會崩掉一小塊,這是材料的問題,也是你拆解的風險,但是崩掉的那一小塊,並不影響未來活塞桿的移動,也就是說不會影響活塞上墨,因為那是活塞桿最末端的螺紋。

30
F

筆夾螺絲
Lamy 27x(x是指字母) 與 Lamy 27 xx(xx是指數字) 最大的差異是這個筆夾螺絲,27x 是半圓球型的筆夾螺絲,27xx 則改成扁平式的,並且將 L 置於其上,從此之後,Lamy 的筆蓋頂都設計成平的。

握位墊片
長橢圓形的觀墨窗,直紋的金屬飾環。我們旋開並取下握位,但到這個墊片還蠻厚的,後期的筆就把這個墊片做得很薄。

筆尖自轉 I
半隱藏式的筆尖露出了一個呼吸孔,握位下方也開了一個透氣孔,後來的 Lamy 99、Lamy Ratio、Lamy 2000 都是採用這樣的設計。

筆尖自轉 II
用手指即可將筆尖與筆舌退出握位,取下時小心筆舌末端有個 O 型環,幾乎所有活塞上墨的 Lamy 筆,都有這個 O 型環。筆尖上被遮住的字樣,現在才能看得到 585 LAMY。

筆舌特寫
筆舌上的墨水通道有一片白色的塑膠,據說可以控制流墨量!?這我不確定,不過易於清洗是真的,把它掀開後,殘墨是比較容易清乾淨。

筆蓋機構 I
由左至右分別是:筆夾螺絲、筆夾螺絲飾環、筆夾、墊片、彈簧、筆蓋內蓋(綠色)。如果徒手沒辦法旋開筆夾螺絲,可以用橡膠片或止滑片來輔助,旋開筆夾螺絲後,就可以取下圖上所有的零件,小心裡面有個小彈簧,這個彈簧是筆夾彈力的來源。筆蓋內蓋沒有連接任何零件,是可以直接取下的。

筆蓋機構 II
裝回筆夾是一個小有挑戰性的任務:就是那個小彈簧,小彈簧要裝在圖上那個位置後,且筆夾因為卡榫的關係,需要轉某個角度才能裝上,過程中,彈簧會一直掉落,大概掉個十次以後,就會恍然大悟,當初製筆工廠在安排做業人員進行機械式的組裝動作時,一定要提供一種特別的工具,才能加速安裝的速度。

筆夾特寫

也是特寫
說實在的,Lamy 處理金屬的能力實在不怎麼樣,不夠精緻、不太細膩、打印的字也不是挺漂亮的。大部分的筆,塑膠感都太重,給人有種廉價的感覺,但事實上它並不便宜。

我喜歡 Lamy 的一個(怪)原因是它的筆夾彈性設計,它不若一般筆廠以金屬本身的延展性做為彈性的來源,Lamy 為某些筆款做了這種彈簧的機構設計,例如今天的主角 Lamy 27,或是 Lamy Ratio、Lamy 2000、Lamy CP 1、Lamy Persona 等,做這種設計的時候,就應該要考慮到其耐用性與成本。另一個原因就是活塞機構的設計,它採用簡單的塑膠件(或壓克力),卻非常簡單又耐用,即便是幾十年的老筆,如果覺得活塞不順暢,徒手便可拆解與清洗,馬上就可以恢復正常運作。還有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精簡設計感,我想這也是蠻多人欣賞它的主因。

Lamy 的老鋼筆在台灣的二手市場能見度不太高,如果要買,可能要往原產地德國去找,不過我想 Lamy 的老筆對一般人還不至於有這種魅力就是了。

它的 K 金尖偏硬,寫起來其實跟鋼尖很像,有點刮感與阻力,是我喜歡的設定。出墨量正常,控制的不錯,沒有 Lamy 2000 給一般人「出墨量過大」的感覺。對我而言,筆有點過輕,如果筆太輕,我就得花比較多的力氣去「刻字」。

(偷懶沒有貼試寫)

謝謝收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